Saturday, April 22, 2006

(十六) 善用主的軛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馬太福音十一28-30)


年幼時,在鄉間度過了一些日子。記得那時家家戶戶的牆角處,都放了幾條用竹削成的「擔挑」。回想起來,那其實是鄉間不可或缺的幹活工具;任何工作,擔柴,挑水,甚至送嫁女餅,都少不了它。不要輕看這簡單工具,原來它的製成還需要點學問──粗壯的竹竿對半破開,再把兩端削細,成了一張未上弦的弓,挑起擔子來隨著步伐一彈一彈的,據說特別省力。

同樣,上面節錄經文中的「軛」,也是耶穌時代的幹活工具;「容易的軛」是指合用的工具,是任何人都期望擁有的。今天,城市人從「軛」只想到壓力和規範,實在是個天大的誤解。

甚麼是主耶穌「容易的軛」?在祂離世前交付門徒的「大使命」中,可以清楚找到答案──「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馬太福音廿八19-20)──原來跟隨耶穌作門徒的,不單要到祂面前「來」,學祂的教訓;更要「去」,教導別人同樣聽從耶穌的吩咐。

耶穌的「軛」有甚麼奇妙之處,可以化苦工為輕活?仔細分析新約聖經經卷,發現初期教會的傳道工作,重點原是放在以耶穌的大使命為依歸的門徒教導,輔助受眾,把聖經的道理切切實實地應用在工作及生活之中。透過這樣的教導,跟隨主的門徒,不單個人在生活及工作上得到支持,更因而在信徒之間,建立起具共同價值基礎的職場學習網絡──按今日知識型經濟的理論來說,這種網絡所產生的動力是無法估量的。

而更奇妙的,是在初期教會中,這種職場網絡也同樣成了傳福音及栽培門徒的網絡;新約聖經使徒行傳所記,使徒保羅在他的宣教旅程中,與同是以造帳棚為業的亞居拉和伯基拉夫婦同住做工的經歷,正是明顯的例子。 (使徒行傳十八1-3)

今天社會轉型,工作壓力不斷提高,教會實有需要重新看重職場門徒教導,同時把信徒的工作及生活,視為教會傳福音的主要出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