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3, 2006

(廿五) 美妙的末章



本年三月,美國NBC電視台Jay Leno脫口秀上一個雜耍表演的錄影片,在網上流傳,引起了一番熱鬧的爭論。(Amazing Juggling Finale,可在網上觀看)。

從網上的反面回應看,那段表演最令個中雜耍高手感到不忿的,是表演者明顯不是正途出身,技巧只能說是平平,甚至連博得台下連綿掌聲的,也是些簡單不過的動作。四分多鐘的錄影片中所見,表演者不過是把三個小球不斷拋動,並非甚麼驚人的技藝,但現場觀眾卻是看得如癡如醉,時而屏息靜觀,時而掌聲雷動,表演最終更在全場站立熱烈鼓掌中結束。奇妙在那裡!?原來那段演出真正吸引之處,是表演者藉著拋動小球對現場音樂絲絲入扣的演繹,與觀眾的反應更是打成一片──觀眾所欣賞的,已非一套雜耍表演,而是一場演藝創作。

從本質看,這正是工藝與創作的分別。一般畫師所追求的是技巧,而藝術創作的要求,是眼能看、耳能聽、心能感受,從而把所體會到的與受眾彼此溝通回應。

主耶穌在世所開始的門徒事工,正是一種創作。祂呼召門徒,服侍群眾,是由於祂走遍各城各鄉,「看見」許多的人,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就「憐憫」他們,對此作出適切的回應。(馬太福音九35-38)

使徒保羅忠心作主門徒,也促使他面對創作的挑戰:「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心意更新而變化,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馬書十二1-2)──「察驗」與「更新」,都是創作的原動力,以及討神喜悅和豐盛人生的途徑。過程中,技巧及成績都是創作的成果,卻不是基督門徒的追求目標。

今天的就業市場不斷轉變,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工作,若單留意職位本身的要求和保障,會容易忽略現實環境的真正需要。基督徒的生命與事業要保持活力,需要放開胸懷,學習創作──見耶穌所見,感祂所感,從而按著上主所給予的恩賜和感動,在聖經的價值平台上與周圍環境對話回應。

好一個Amazing Juggling Finale! 從這錄影片所得到的啟示,正好成了本輯文字「美妙的末章」。

Friday, June 16, 2006

(廿四)《領導的藝術》


在近年我所閱讀的職場書籍中,Leadership is an Art(中譯《領導的藝術》)一書佔了很特別的位置。差不多九年前,神奇妙地藉著三本書帶我走進職場事奉的領域,第一本是Peter Drucker的Post-Capitalist Society,本書是第二本,第三本是Robert Greenleaf 的Servant Leadership

本書的作者Max DePree在退休前是一間稱為Herman Miller的傢俬公司的總裁。這公司有甚麼特別之處?從聲譽看,一九八八年它被美國《財富雜誌》(Fortune)選為十間最被欣賞的公司之一,在本行傢俬業中更居首位。從產品看,它設計的傢俬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巴黎羅浮宮的裝飾藝術博物館收列為永久收藏品。

但Leadership is an Art 並不是一本坊間講領導技巧的書。書中闡述的不是領導模式本身,而是作者的領導方式背後的信念,亦即是今日職場術語中所指的所謂「核心價值」(Core Values)。

Max DePree是個少有地把信仰與事業的關係想得通透的基督徒企業家,我第一次讀Leadership is an Art一書的時候,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作者的領導理念與我多年來在事奉工場中所得到的體會,竟是如此簡單平實地相通!作者貫徹全書的核心信念是,企業發展的最大動力是來自個人潛力得到充分發揮,而「領袖為僕」則是釋放個人潛力最有效的途徑。從這核心信念開始,本書作者引申出一系列不同題目的討論。

「領袖為僕」的領導模式在以盈利為底線的商業社會中可行嗎?與大企業相比,Herman Miller只算是規模較小的公司,營業額在《財富雜誌》每年列出的五百首富公司中差不多排行榜尾;但由一九七五至八六的十一年間,Herman Miller的股票市值每年的回報率竟平均高達41%,在五百首富公司中排名高據第七位。

不過,金錢盈利其實只是Herman Miller的真正投資項目中一項較易量度的表面數據,並未全面反映公司的實力!從投資的角度看,我想最值得指出的是,Herman Miller的成功,是由於「全人投資」得來的回報,而Leadership is an Art所講的,正是朝這方向發展所需的領袖質素。

過去幾年,我特別著意從「全人投資」角度去了解主耶穌的門徒事工。我想我現在是更明白為甚麼自從開始職場事奉以來,Leadership is an Art一直是我推介書籍中的首選──想學習基督信仰的「全人投資」嗎?聖經以外,這是我所知道的最佳選擇!

Friday, June 09, 2006

(廿三) 至正投資首選



四十年前,我從香港往加拿大溫尼泊市緬省大學留學的第一個冬天,拿出途中獲贈的一本新約聖經,經過兩星期反覆閱讀,我終於跪在床前向神降伏,立志跟隨主。那時我內心最厲害的掙扎,是作主門徒的挑戰。

我做夢也沒有想到,原來從那一刻開始,天父已為我開了一個投資戶口。並且往後我透過這「門徒戶口」所得到的回報,竟是高得如此不可思議!

今天,作為資深「生命資源投資顧問」,我會毫不猶疑地向我的客戶推薦,以「作門徒跟隨主」作為人生投資項目的首選。但這是非比尋常的投資,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以下是我的專業建議:

第一,在開始前須清楚了解投資性質,及所付代價,從而校正目標,作出選擇。從此把生命資源押在神所預備的項目上,而非放入為私利而開的個人戶口──「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馬太福音六24)

第二,學好投資基本功──「不可使慈愛、誠實離開你,要繫在你頸項上,刻在你心版上。 這樣,你必在神和世人眼前蒙恩寵,有聰明。」(箴言三3-4;「慈愛、誠實」即中國文化所看重的「情與義」,舊約聖經常常以此形容神的屬性;約翰福音一14稱此為「道成肉身」的「恩典」和「真理」。)

第三,在長期不見回報或人生陷入低谷的時候,須有足夠定力,趁低吸納,而非作恐慌性斬倉──「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加拉太書六9)

第四,對著房屋建城牆 (尼希米記第三章) ──直接在工作及生活圈子中建立投資組合,回報最高。

第五,邊學邊做,殷勤練習,逐步增長,同時做好面對挫敗的心理準備,是進行這投資項目最重要的操練──「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彼得後書一5-8)

第六,常存喜樂,以寬宏的心為投資增值──「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尼希米記八10)

第七,守安息年,然後按感動另創投資組合,重新學習,以配合不同人生階段的條件和需要。

Friday, June 02, 2006

(廿二) 得息得力話投資

上文談及《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勃特‧清崎所標榜的「富爸致富」之道*。


聖經怎樣理解創富?與「富爸」的創富哲學有分別嗎?以下再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按聖經記載,神關心社會上的無依無靠者。主耶穌在世時,看見普羅大眾困苦流離的境況,也同樣動了慈心。因此,我們肯定「脫貧」是神的心意,而創富是脫貧最直接的途徑。聖經教導的價值觀,有助個人及社會懂得如何按著神的心意創造財富,同時藉此共同價值基礎,加增群體互相支援和合作的動力。

其次,我們同意創意是創富的重要條件──特別是在知識型經濟中,創富並不一定需要資金,增值也不是靠拼搏,而是有智慧地調動資源,提供別人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基督徒創富的第一步是由著眼「搵食」轉變為著眼貢獻。

第三,「富爸」視「財務自由」為創富的目的──「富爸」所指的「財務自由」是不需工作而單靠「錢搵錢」來過活。而聖經則剛剛相反,指出須先有「財務自由」才去創富──令生命豐富。而基督徒達致「財務自由」的途徑,是「敬虔」加上「知足」──聖經稱此為「得大利的途徑」。因為「知足」就有更多資源來投資,而「敬虔」則可以更有智慧、更有果效地運用資源。

第四,天上的獎賞就是地上投資的回報──在聖經的教導中,投資是明顯受到重視。聖經教導的投資是投入所有的生命資源,是全人投資,當中也包括了金錢投資。原則上,我們同意「富爸」視投資為創富途徑的講法。投資與打工最簡單的分別是,投資是藉調動資源來創造財富,而打工則基本上是一項交易。因此投資者是盼望將來的回報,打工仔則期待當下的酬金。投資的回報是沒有保證,因而投資需要忍耐和信心。而打工的報酬則是按供求事先協定。

總的來說,原來聖經與「富爸」的創富哲學是有著根本的分別,但在策略上,二者也有不少的共通之處。首先,兩者都相信投資是創富的途徑,並且都同意「為金錢而工作」是打工仔致富的一大障礙。但兩者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分別是,聖經所講的投資,不單是金錢投資,而是「全人生命資源」的投資,以及全人的回報。

最後,我們認定「全人生命資源投資」是個人生命與事業「得息得力」的途徑,讓今日的在職人仕得享主耶穌所賜的「安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廿一) 富爸不富我爸富